[ 发布时间:2024-06-26 来源: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
蒙自是“滇南重镇”,素有“兵城”美誉。近年来,蒙自市以争创全国和省级双拥模范城为牵引,着眼促进社会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提高,积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双拥工作,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方法载体,狠抓政策落实,共同谱写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双拥赞歌。
拥军优属办实事
一是创新特色共建,打造新型双拥崇军氛围。推出“蒙自爱国拥军码”、举办“双拥杯”足球赛、开办“拥军门诊”、设立“双拥示范学校”,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打造“爱国拥军示范街”、开办“拥军食堂”、开通“‘双拥号’公交专线”,一系列举措凝聚拥军力量,大大提高了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在蒙自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二是创新思路举措,探索司法拥军崇军新形式。多角度探索司法拥军崇军模式,“军地协同司法拥军服务中心”“军地协同司法拥军服务站”在各个共建单位落地开花。积极推出“1+N”拥军服务品牌,通过在服务中心(站)设立军人军属优先窗口、开辟涉军维权绿色通道,开设涉军维权服务热线,成立老兵调解室等举措,打造多维立体拥军司法服务模式,以一“中心”多“站点”多维辐射方式,不断提升司法拥军工作机制。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的“老兵调解室”,聚焦做好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政策解答、困难诉求帮扶等工作,至今,已累计帮助退役军人290余批次,获得退役军人的由衷点赞。三是创新拥军优抚,拓展载体提升优抚服务。高质量完成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工作,接收安置率均达100%。采取现役军人子女家长择校(园)意愿报名,市双拥办配合市教体局审核的方式,501名现役军人子女优先入学入托,进入城区优质校(园);采取预留岗位、定向招考的方式,27名随军随调家属得到妥善安置;在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期间,市委、市政府本着“驻蒙部队到哪里,拥军活动就要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先后赴福建、保山、临沧、香格里拉、建水等地走访慰问执勤部队和蒙自籍官兵,极大鼓舞了执勤官兵士气。
拥政爱民献真情
驻蒙部队官兵牢记人民军队宗旨,“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树立了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4年来,驻蒙部队广大官兵同市委、市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拥政爱民、热爱蒙自、建设蒙自、振兴蒙自的饱满热情始终不变,与蒙自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始终不变,想政府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高尚品质始终不变。先后投入950余万元支持蒙自乡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从党建、产业、村容村貌到“三通”建设,处处都有部队和子弟兵为民造福的身影,部队挂联的村村寨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驻蒙部队还在全市选择10余所学校作为捐资助学点,长期开展“1+1”捐资助学活动。2023年,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机动某支队向武警希望小学捐赠专项资金65万元用于希望小学建设、解放军92510部队在海军希望小学开展了“火蓝助梦”援建活动、南部战区空军捐赠200余万元用于希望小学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2021年以来,驻蒙部队积极参与“平安蒙自”建设,与驻地政府联防联治,共同组建治安巡逻队6支,先后出动军警力量2300余人次,为“平安蒙自”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为促进蒙自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幕幕场景、一件件实事,无不诠释着蒙自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深情,官兵无处不在的真情已经融进了幸福蒙自的血液。
军民共建谱新篇
在蒙自,香甜的石榴,美味的过桥米线,醇美的蒙自记忆中,一定不能忘记那一抹“绿和蓝”,那代表着我们最可爱的人——驻蒙部队的官兵。近年来,蒙自市城市面貌、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军功章”上也有驻蒙部队的贡献。无论烽火岁月还是和平年代,蒙自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不曾改变,一浪高过一浪的双拥热潮,推动着蒙自市双拥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愈来愈浓的鱼水深情,续写着“兵城”双拥工作新的篇章。争创“第十二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是60余万蒙城儿女与人民子弟兵的热切期盼,凝聚了军地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