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 父子都是兵

[ 发布时间:2025-06-15 来源: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

悠悠父爱,厚重如山。


今天是父亲节,在所有父子关系中,父子同为兵尤为特别。


父子同心,他们都曾扛过枪站过岗;血脉传承,他们始终流淌保家卫国基因。


小时候,你是我的英雄;长大后,我是你的骄傲。兵小云兵小南发现,云岭大地上有很多很多一门忠勇、几代从军的军人世家。他们沿着父辈的足迹,迈着铿锵的步履,穿上军装是血性担当的中国军人,脱下军装是顶天立地的云岭老兵。


父子两代“军转警”


1


人虽缺席,精神永存。陈思贵于1965年6月参军入伍,在武警云南总队楚雄支队服役,1970年6月转业到昭通市鲁甸县公安局,1984年4月因病去世。那一年,儿子陈文云只有8岁,在陈文云的印象中,父亲极少回家,最清晰的身影,是父亲穿着上白下蓝的警服骑着自行车回家看望母亲和他们兄妹的模样。1992年12月陈文云参军入伍,在武警云南总队昭通支队服役,陈文云脑海里始终想着父亲的那句话:“男儿当兵,就是把自己奉献给国家!”经过部队3年历练,1995年12月陈文云转业到昭通市鲁甸县公安局。穿上军装,他们将自己奉献给祖国;穿上警服,他们将自己奉献给人民!


父子都是兵,传承报国情


2


父亲王泽江曾经是一名军人,王海从小就很崇拜穿过军装的父亲,所以大学毕业就坚决要当兵,服役于云南某边防部队。儿子当兵离家前,王泽江专门为儿子唱了一首《血染的风采》,鼓励儿子要勇敢坚强,不负戎装。从军12载,王海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参加过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2019年11月王海转业地方。


牌匾虽轻,但责任重大


3


送兵现场,当父亲刘朝辉目送儿子刘杰坐上开往部队的专车,原来坚强稳定的情绪,此刻流露出无限的牵挂和不舍。几天后,工作人员为他们家送上崭新的光荣之家牌匾,他深情地说:“牌匾虽然分量不重,但它承载的责任却是无比重大。”刘朝辉曾在1994年入伍,1997年退伍,荣立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兵两次,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对国家的忠诚,传承军队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


一门三军人,家国两担当


4


在临沧市云县栗树彝族傣族乡小帮赶村,有一户四口之家,两代人里出了三个军人,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让父子三人相继参军入伍,军装承载了这个家庭对国家始终不变的热爱和忠诚。父亲罗恒武1985年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在部队度过了人生中宝贵的5年。2008年,大儿子罗辉和23年前的父亲一样踏上了从军路,在部队服役5年。小儿子罗涛受父亲和哥哥影响,从小就特别喜欢看军旅题材的影视剧和书籍,2018年,他毅然决定报名参军,经过层层筛选,他顺利地拿到了入伍通知书。


子承父之志,父送子当兵


5


1997年,富宁县新华镇腊拱村的郭安全成为一名陆军战士。2024年3月,他20岁的儿子郭几勇在昆明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后,毅然选择参军入伍,成为火箭军某部的一名新兵。父子两人齐参军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子承父之志,父送子当兵,两代从军梦,一生军旅情,传承的不仅是血脉,更是镌刻在基因中对军营热爱。


致敬!天下父子兵!

祝,所有父亲幸福安康!


素材来源:云南警方、国防时报、隆阳发布、云南征兵、云南文山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