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五维融合”助退役军人开启新征程

[ 发布时间:2025-07-17 来源:云南日报 ]

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基层服务站是连接政策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玉溪市江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建设为核心,推动乡镇(街道)服务站提质增效。其中,九溪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凭借“五维融合”服务模式,精准覆盖627名退役军人(含250名重点优抚对象),帮助他们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一线开启新征程。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7525808590</span>09047152


阵地融合:“一窗通办”筑牢服务根基


“不用跑县城,在家门口半小时就能办理好优待证采集登记,等通知来取优待证就行,挺方便的。”退役士兵李小强的便利体验,源于九溪镇“两家三站”综合服务阵地的资源整合。


在这近3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里,“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的基础配置一应俱全,征兵登记、退役安置、法律援助等涉军服务实现“一窗通办”。


“把分散在多部门的职能集中起来,既节约成本,更让响应速度提高了一倍。”九溪镇武装部长沈子超介绍,通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宣传文化中心等资源,将武装工作与退役军人事务深度衔接,从入伍前的政策宣讲到服役中的家属关怀,再到退伍后的安置帮扶,形成覆盖全周期的服务清单,能更好地让“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落到实处。


产业融合:军创力量激活乡村振兴


“退伍后开了这个店,雇了8个人,其中3个是战友。”陈记牛肉馆负责人陈党才的创业路,离不开服务站的“一站式”帮扶:5万元创业补贴、税收减免咨询……如今餐馆年均营业额超200万元。


在九溪镇,像这样的“军”字招牌已有19家,带动280人就业,其中退役军人占比达35%。全镇有就业需求的367名退役军人,已实现就业363人,就业率达到98.9%。这一成果,是江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高效化”为目标,以乡镇服务站为支点,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生动实践,形成了以“军”带“军”、以“军”带“民”的就业生态,让军创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2


队伍融合:老兵先锋队筑牢基层防线


“火情就是命令!”在玉溪2023年“4·11”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中,九溪镇100余名退役军人组成先锋队,冲锋在扑救、物资运送、群众疏散等任务中。


九溪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七位一体”工作机制,凝聚专武干部、民警、志愿者等力量,打造“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快速响应体系。参与过“一进七清”行动的万俊成坦言,九溪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让退役士兵们找到了为家乡出力的平台,归属感愈发强烈。


机制融合:三级网格兜住万家暖


前段时间,大村一村退役士兵王元川在建筑工地务工时不慎摔伤,两次开颅手术后身体半边瘫痪,听力和肢体四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九溪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走访得知后,迅速为其申请云南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救急解难关爱帮扶项目的困难补助,用实际行动为他送去温暖与希望。


多年来,九溪镇将退役军人服务融入网格化管理,形成由镇党委书记、9名村(社区)党总支书记、28名村民小组长组成的三级网格体系,38名网格长不定期走访困难退役军人、伤残军人、“三属”“两参”人员等群体,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一网网尽烦心事”。


全域提升: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江川实践


通过融合组织机制、场所阵地、产业发展、服务流程与队伍建设“五维融合”服务,江川区精准帮扶特殊群体,提供医疗、住房等多元救助,全力保障退役军人“留、引、聚”就业创业,江川宾馆、景湖酒店、云上风情酒店3家“军人驿站”与善之缘公益协会等社会组织协同发力,已构建起政策、行业、社会联动的拥军体系。


“我们将以‘数字双拥’升级服务效能。”展望未来,江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李伟明表示,江川区将持续深化示范创建,推动服务站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探索“社会化+退役军人服务”模式,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加快“智慧退役”平台建设,让数据多跑路、退役军人少跑腿。同时,以更高标准推动基层服务提质增效,让“最后一公里”成为“最暖一公里”,切实增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让尊崇与担当在星云湖畔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