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8-25 来源: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
2025年以来,云南省平均降雨量达814毫米。5月1日—8月20日,全省已经历17轮强降雨。在防汛工作中,近千名退役军人始终牢记汛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责任,他们舍小家顾大局,在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受到洪涝灾害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日夜奋战,把防汛救灾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考场。让我们来认识下他们!
卢正发
卢正发2008年退役,现任昭通市梭山镇水务站干部。他扎根基层21年,始终发扬军人优良作风。自从事水务工作以来,他勇挑重担,承担全镇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地灾隐患排查等多项任务。面对梭山镇偏远复杂的地理环境,他靠双脚走遍10个村(社区)、38个隐患点,熟练掌握各地形地貌和人员分布,每年牵头编制防灾方案、组织演练,切实将“1262”预警机制落到实处,成功组织临时转移避险31户58人,筑牢群众安全防线。
峨山消防救援大队正在转移被困人员。图/玉溪高古楼
王涛
王涛于2008年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77680部队上士,2021年转业至水利系统。今年8月6日,玉溪市峨山县遭遇强降雨袭击,路天沟水库因暴雨导致水位暴涨,出现漫顶险情。接到报告后,王涛立即随队奔赴现场。尽管道路因塌方滑坡严重受阻,他仍冒着危险艰难抵达,并第一时间投入抢险工作。他与同事共同巡查大坝、清除障碍,连续作战数小时,最终成功控制险情,保障了水库安全。在整个防汛救灾工作中,王涛始终发扬军人优良作风,坚守一线、不畏艰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贾穗
退役军人贾穗自2017年转业至云南省保山市水务局以来,始终坚守防汛抢险第一线。在2022年“8·01”瓦马乡泥石流和2023年“9·03”堰塞湖排险等重大抢险中,他临危不惧、科学处置,成功转移群众1083人。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有效应对70余轮强降雨,减少受灾人口116.88万人,转移安置5200余人,实现了全市水库无垮坝、重要堤防无决口的目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黄孝辉
红河州河口县退役军人、河口镇兴边富民中心副主任黄孝辉,在2024年9月台风“摩羯”袭击期间,闻“汛”而动,坚守应急岗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迅速响应险情指令,为抢险争取宝贵时间。他深入防汛一线,带队全面排查33个山洪灾害隐患点,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积极参与人员转移安置工作,共转移114户290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汛情平稳,黄孝辉又主动投入灾后恢复,重点抢修受损严重的坝洒集镇片区饮水管网,修复曼路、曼来等地管网共17处断点,用管300余米,安装各类阀门14个,有效解决了居民饮水困难。
清淤疏堵、抢修水管道路。图/德宏先锋
宋超仁
德宏州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助理工程师宋超仁,是一名拥有13年军旅生涯和8年水利工作经验的退役军人。今年以来,他及时传递气象水文预警信息,参与发布山洪灾害预警212次,发送预警短信3万余条,为全州成功应对10轮强降雨过程作出重要贡献。宋超仁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完成灾情统计上报工作,始终保持“零差错”记录。2025年德宏州遭遇强降雨期间,他坚守应急值守一线,全身心投入洪水防御调度指挥,为保障全州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嘎特
5月31日凌晨,迪庆州粗卡通村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洪水肆虐、河道堵塞,村庄危在旦夕。村党总支书记嘎特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登上挖掘机进入险区指挥疏浚作业。在洪水冲垮河岸、挖掘机陷入泥潭的千钧一发之际,他沉着指挥撤离并立即投入后续抢险,最终成功疏通河道,化解了洪水倒灌危机,展现了党员干部的英勇担当。洪水稍退,嘎特又立即投入灾后重建。他深入安置点安抚群众,协调发放应急物资,带头清理淤泥、抢通道路,组织生产自救。
李红明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勐省(二)水文站职工李红明,始终坚守“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信念,在今年汛期用军人的严谨与担当筑牢防汛安全屏障。2025年7月27日至28日,勐省(二)水文站遭遇超保证水位洪水,超警戒水位0.97米,超保证水位0.37米。面对严峻汛情,李红明临危不乱,迅速进入应急状态,严格遵循测报预案,每小时对上下游2公里堤防开展一次巡查,以“哨兵标准”守护堤防安全。在洪峰监测中,李红明凭借精湛技艺,在湍急洪流中精准操控ADCP等专业设备,成功抢测到洪峰流量及完整过程数据。
合力抢修道路。图/沧江明珠云县
李强
云县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股股长、退伍军人李强,在今年“6.22”特大暴雨期间,他连续24小时不眠不休,精准研判雨情水情,果断调度泄洪设施,始终坚守在防汛最前沿。每当暴雨来临,他总是第一时间带领股室人员奔赴现场,在泥泞河堤上彻夜巡查,用实际行动诠释“水位不退,我怎么能退”的责任担当。
来源:云南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