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老班长谈心室”、成立志愿服务队……看此地以思想政治教育激活退役军人“红色动能”

[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

“以前总觉得自己委屈,现在才明白,退役军人不能总盯着‘得到多少’,得想想‘还能做些什么’。”在镇雄县雨河镇“八一”座谈会上,近70岁的老兵赵祖祥红着眼眶道出心声。谁能想到,这位如今主动为年轻战友解心结、为老乡办实事的“老班长”,曾是信访接待室的常客,一度抱怨“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去当兵”。


老赵的转变,是镇雄县深耕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镇雄县通过搭建暖心平台、创新活动载体、完善服务机制,让退役军人在思想上“归队”、情感上“回家”,将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能。


建立“老班长谈心室”

用“兵言兵语”架起连心桥


从军营到地方,就像从熟悉的战场转到陌生的阵地,让不少退役军人面临思想困惑与情绪波动。为此,县、乡两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全覆盖建立“老班长谈心室”,以老兵影响老兵、以真情温暖真心。


走进雨河镇“老班长谈心室”,没有办公桌的隔阂,只有茶桌旁的围坐畅谈;没有严肃的说教,只有掏心窝的家常闲聊。这里的“谈心队伍”从参战老兵、优秀退役军人中遴选组成,平均军龄8年以上,经历过重大任务,又懂军人心声。“我刚回来时也想不通,觉得立过功就该有‘特殊待遇’,后来才明白军人的价值要看是否还在为社会做事。”曾与老赵同部队服役的陈祖贵与他促膝长谈。相似的经历、朴实的话语,慢慢解开了老赵的心结。


谈心室还设置“留言本”“意见箱”,让不善表达的老兵有处“倾诉”;建立“谈心—记录—转办—反馈”闭环机制,政策疑问当场解答、合理诉求限时办理、思想困惑定期回访。两年来,全县“老班长谈心室”累计接待退役军人1200余人次,解决生活救助、就业帮扶等实际困难300余件。


成立志愿服务队

以“实干担当”激活价值认同


“浑身汗透的时候,村民递来一杯热水,一声‘谢谢老兵’,就觉得自己还有用。”老赵至今记得,第一次跟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参与洪灾后道路疏通的场景。正是这次经历让他明白,退役军人的“光环”不是靠抱怨争来的,而是靠实干挣来的。


e2f542d5-48f6-4189-8b0f-519162ad5bfc


近年来,镇雄县组建30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吸纳330余名退役军人加入,按特长分为应急先锋、政策宣讲、社区服务等分队。防汛救灾一线,他们扛沙袋、疏河道;乡村社区里,他们为老人代缴社保、为留守儿童讲军营故事;环境整治中,他们带头清理卫生死角,被群众称为“穿迷彩的文明使者”。


“在部队学的是担当,到地方更要把担当用在实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介绍,通过制定年度服务清单,明确服务内容与方式,让老兵们按需参与、精准服务。如今,像老赵这样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他们在奉献中重温军人使命,在实干中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基层治理的“红色生力军”。


召开“八一”座谈会

用“红色记忆”凝聚向心力


“当年我们连负伤87人,牺牲的有9个,国家现在这么强大,我们活下来的人更要珍惜这份安稳!”“八一”座谈会上,在战斗中荣立一等功的陈其敏谈起作战经历,台下老兵纷纷红了眼眶。在镇雄,“八一”座谈会不是简单的聚会,而是老兵们的“思想加油站”。


042e6736-87cb-42f0-93af-8bfeadaa279e


镇雄县将30个乡镇(街道)及镇雄驻浙江、广东退役军人联络站的座谈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设领导席、代表席。桌上摆着老照片、军功章,墙上挂着部队番号旗,让老兵们在熟悉的氛围中追忆青春,会上重温退役誓词、齐唱军歌,共同的记忆唤醒了老兵们的身份认同。


除了“忆往昔”,座谈会更注重“话当下、谋未来”。会上通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退役军人工作成效,让老兵们感受到“家乡发展有我一份”;设置“我为家乡献一策”环节,鼓励老兵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建言献策。会后形成问题清单,相关部门认领办理,办理结果在下一次座谈会上通报,这种闭环落实让老兵们感受到“说了不白说”。在外出差也要赶回来参会的老兵陆友杰说:“这是与组织的约会,再远也得来。”


作者:余冬云、周麓琳